找到相关内容96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六根门头的修行——略论《阿含经》中的修根法

    解脱  《杂阿含》二一二经上说:  若诸比丘在学地者,未得心意增上安隐,向涅盘住,如是像类比丘,我为其说不放逸行。所以者何?以彼比丘习学诸根,心乐随顺资生之具。亲近善友,不久当得尽诸有漏,无漏解脱、... 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,于可念色而起缘着,不可念色而起嗔恚。不住身念处,故于解脱、慧解脱无如实知,于彼起种种恶不善法,不得无余灭尽,于解脱、慧解脱妨碍,不得满足;解脱、慧解脱不满故,身满恶行,...

    释成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3839850.html
  • 智者大师论善巧安心

    道,其心念念知善恶轮环,凡夫耽湎,贤圣所呵,破恶由净慧、净慧由净禅,净禅由净戒,崇尚、尊重、执行这三法,如饥似渴。这发的是无漏,将行于二乘解脱之道。  这些发或动机的共同特点是有对某种自以为好的...智者大师(538-597)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独立宗派——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。他对心性问题的重要性、各种心态的相状、结构及优劣、的本质以及如何调心、安心直至进入最佳心态等问题所阐发的思想,不仅与...

    高新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2340819.html
  • 佛学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阿赖耶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慧。密教以此智配于东方阿閦佛和金刚部,又称金刚智。  所谓平等性智,即体悟自他平等之智,依此智慧而了知自他万法悉皆平等,从而生起大慈悲。此智乃第七末那识从有漏转为无漏...断烦恼之种子,因而不能发真悟道、出离生死。  所谓出世间禅,又作无漏禅、无漏定,即于出世间无漏所得之禅定,修此禅定,可断烦恼之种子,出离生死、得无漏智。  所谓出世间上上禅,指最高境界之出世间无漏禅...

    达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144052.html
  • 佛教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智乃第八阿赖耶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慧。密教以此智配于东方阿閦佛和金刚部,又称金刚智。   所谓平等性智,即体悟自他平等之智,依此智慧而了知自他万法悉皆平等,从而生起大慈悲。此智乃第七末那识从...,即有漏凡夫所修之禅定。修此禅定,唯伏烦恼之现行,而不能断烦恼之种子,因而不能发真悟道、出离生死。   所谓出世间禅,又作无漏禅、无漏定,即于出世间无漏所得之禅定,修此禅定,可断烦恼之种子,出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249773.html
  • 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

    集法智、集类智忍、集类智、灭法智忍、灭法智、灭类智任、灭类智、道法智忍、道法智、道类智忍共十五种无漏,名为见道(亲见圣道);又名“入正性离生”,谓入涅槃圣道而离见惑烦恼;又名&...五十人。《杂阿含》第964经佛告婆蹉:比丘、比丘尼中,非但一二三,乃至五百,有众多人得尽有漏、无漏解脱,证阿罗汉果。即居家的佛弟子优婆塞(男居士)、优婆夷(女居士)中,证得初、二、三果者也很多。佛临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2740052.html
  • 从四圣谛四弘誓愿

    》中已隐然蕴含大乘的思想。  甚至,《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?结禁品第四十六》说「如来有漏尽,成无漏解脱、智能解脱;生死已尽、梵行已立、所作已办,更不复受有。」以及《杂阿含经》卷五十说:「诸漏已尽,所作...故名灭尽。」(《增壹阿含》卷廿六)  「尽有漏,成无漏解脱、智能解脱,于现法中以身作证而自游化,度魔境界至无为处。」(《增一阿含》卷三十九)  「诸恶之法念当舍之。如是,比丘!当作是学!」(《增壹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941120.html
  •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(2)

    的发展;而一一界的因果诸行,即是唯识学上的实有依他“离言自性”。[44]  (三)种子新熏说  众生一向是有漏的,从来没有生起出世无漏,当然也就没有无漏种子。那么,最初的一念无漏是怎么得来的呢?...瑜伽师地论》〈摄决择分〉之“诸出世间法,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,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”(大正30.589上)的说法,而唱“出世……从最清净法界等流,正闻种子熏习所生”(大正31.136下),而主张无漏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145312.html
  • “护法––玄奘”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学的“闻熏习”理论的思想意涵之探讨

    肯定“无限”的“佛性” ,使人之成佛有必然的根据与保证,因而“无漏法的生起” 较易说明,只不过对众生“气强理弱”的现实情形较难解释 。 ...渐次悟入唯识。”(7) 依玄奘一系的唯识,“转识成智”的两个条件,在于“ 本有的无漏种子”以及“闻熏习”的“新熏”两者–“其中 闻无习只是引生无漏的增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846719.html
  • 无著的学说

    欲界结生相续位,执持有色根身,识与名色如束芦般的互相依持,巳生有情的识食,皆不能成;又色界的受生,和无色界生起染污或善心的依止,在无色界起无漏时而无色界不灭坏,在非想非非想处起无所有处心或无漏时而不舍...云云的一偈。此引教证,所以此论亦说名阿黎耶识;而和“阿陀那识”、“”、“意”,却成了异名。关于“阿陀那识”,即是解节经----解深密经----上所谓“执持识”,其相状最极深细,即是引证“阿陀那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6.html
  •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的涵义

    就其个别之具体作用来观察,而目的则在于心性本寂之一相平等。(三)、智者在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一里说明各种禅之法(内容)与(内在的心理作用),分为四种:有漏心、无漏、亦有漏亦无________...一心易得定,二者众病不生。”39 《大正藏》册 46,页 623 上。另《摩诃止观》卷二上,亦有相近记载,同上,页 15 中、下。 页 199 漏心、非有漏非无漏,各自相应于从初发心至入定中诸...

    邓克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548416.html